不戒《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:具装铠》
不戒,原名龚剑,毕业院校: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系。 2000年开始常年深入藏区收集各地区的藏刀、长矛、盔甲、火绳枪等,历史十余年确定了藏武备研究方向及理论框架,正撰写《藏武备》。近年从事古法刀剑复制和传统金工技艺研究工作。
《藏族长矛的传承》 2005年《轻兵器》
《戚家刀收藏与辨识》 2006年《收藏界》
《唐刀—大唐不灭的传说》 2006年《兵工科技》
《藏兵天下》 2006年《收藏界》
《藏族土司佩刀考》 2007年《时间艺术》
《雪域藏刀》 2009年《收藏界》
《藏密金刚杵的源流与鉴藏》 2011年《收藏》
《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》 2012年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》专题报告
《寻刀记》CCTV7军事频道 2014年拍摄
《我从汉朝来》 CCTV9记录频道纪录片 2015年拍摄
图片17:法会上的“穷松瓦”
(二)藏族具装铠
藏族甲胄除了人甲还有马甲,在五十年代西藏拉萨地区某些法会中仍然可以见到(图17)(陈宗烈摄影),马甲在藏区流传时间接近1500年。汉代中原地区也已有马甲出现,当时出现的马甲多为皮革制作的。文献资料所记载的在东汉末年就有较为完整的马甲,又称马铠。
曹操在《军策令》里,记叙“袁本初铠万领,吾大铠二十领;本初马铠三百具,吾不能有十具。见其少遂不施也,吾遂出奇破之。是时士卒精练,不与今时等也”。可见当时已经出现完整度很高的马铠,并且数量很少。
而进入到南北朝时期,马铠大量装备,此时称马铠为“具装铠”,该时期的战争记录中,具装铠经常是以数万记载,材料上铁铠甲与皮甲混用。同时期的具装铠在壁画、陶俑中集中大量出现,出土的壁画和陶器细致体现那个时期的具装铠的样式。
隋朝基本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甲胄形制,武士着两裆铠和明光铠,明光铠并逐渐成为主流,战马依然延续具装铠。而中原地区辽、金之后就再无大规模地装备具装铠。
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保存一套完整的藏族武士甲胄和马甲(具装铠)(图18),几乎完整再现中原汉、唐甲胄和马甲造型。藏族的具装铠实物是中国盔甲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具装铠,它既基本保留了汉、唐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具装铠的所有特征,又具备了藏民族独有的特点。
图片18:藏族具装铠(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)
汉、两晋、唐时期具装铠主要由面帘、鸡颈、当胸、身甲、搭后和寄生组成(图19、20)(杨弘 《中国古兵器论丛》)。除了面帘和寄生之外,其余都是用长方形甲片连缀成。面帘为整片,基本随马脸成型,双眼开孔,两耳间装饰缨饰。
寄生则在鞍子后,装饰为扇形,应是一种为美观而产生的部件。具装铠也是有铁制和皮质两种,曾侯乙墓出现的具装铠就是皮革髹漆彩绘制成。而北燕时期冯素墓出土的具装铠为铁质。
图片19:南北朝具装铠
图片20:汉、唐壁画中具装铠 (2)
藏族具装铠同样分为面帘、鸡颈、当胸、马身甲、搭后、寄生。中原地区的汉、唐、南北朝,甚至是高句丽、日本古坟期出土的面帘都是整体锻造,而藏族的面帘是以大型铁甲作为马面正面,小型甲片附在大型甲片两侧串联而成,使整体面帘能随马脸变化而束紧。
小甲片锻造非常有特点,呈四方形,四角开空,中锻乳突,甲片下层是革层,用皮绳连缀甲片和基层,四小片甲片相聚四孔用一乳突销钉遮盖,制作工艺精湛,构思巧妙。面帘中大型甲片往往饰金银花饰,有四合如意纹、山字纹、回文、万字等等,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。(图21)(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)
图片21:藏族具装铠面帘
藏族具装铠中的鸡颈是由三部分组成,形成左中右三部分,三部分由带扣串联,每部分都是由四方乳突小甲片连缀而成,基层为革(图22)(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)
图片22:藏族具装铠鸡颈
而“当胸、身甲、搭后”形状与壁画中的南北朝具装铠相同。唯一不同的是,甲叶为长条型甲片编联而成,与身甲甲叶开孔、结构相似,最下排甲叶最长,与身甲最下层甲叶最大的制作方式相同。
现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藏族明代具装铠的“当胸”完全采取革质,并施以彩绘,说明具装铠已经完全藏族本地化(图23)(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)
图片23:藏族具装铠皮当胸
中原南北朝时期具装铠甲叶都是方形铁甲或皮甲,而藏族的具装铠甲叶都是长条形,与人甲相同,南北朝时期的面帘多是整体成型,少量壁画敦煌壁画显示使用小甲片拼接成面帘,藏族面帘多是小甲片编联而成。经研究推断,应该是西藏特有高原气候因素造成整体大面积的锻造有难度,故而采取小甲片成型,然后编连而成整体具装。这样的工艺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,同时显示了藏族工匠高超的技艺。(未完待续)
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,图文由作者提供
本文曾发表于《收藏/拍卖》2013年第一期
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,可按右上角“乐艺会”订阅。
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。
欢迎转发。欢迎关注订阅。
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。
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
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。图文由作者提供。
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,可按右上角“乐艺会”订阅。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。 欢迎转发。欢迎关注订阅。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。